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體現「八二三」時代價值

專欄:社論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適逢「八二三」臺海戰役五十六週年,由於這場戰役對國家的生存發展有著極為深遠重大的影響,在我國近代史上占有無比重要的一頁,因此,雖然戰役發生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,但是「八二三」仍是個值得國人同胞重視感念的日子。
民國四十七年,中共採取火力毀滅作戰方式,企圖先以猝然砲擊,進犯金門及馬祖,再染指臺灣。同年七月起,中共陸續集結軍力,做好大舉侵犯的準備。及至八月二十三日傍晚,共軍以三百四十餘門火砲,向金門列島進行地毯式濫射,引爆震驚中外的「八二三」臺海戰役。
戰役一開打的兩個小時內,共軍就發射了五萬七千五百餘發砲彈,其後,在持續四十四天的砲戰期間,金門島更遭受四十七萬餘發砲彈的轟擊,平均每一平方公里落彈三千一百餘發,由此可見戰況之慘烈。
面對猛烈砲火攻擊,國軍官兵抱定與島共存亡的決心,奮起反擊,絕不讓敵人越雷池一步。曾經參加這場戰役的榮民弟兄,永遠都記得當年大家在彈如雨下,生死一瞬間,是如何的勇於受命、堅守崗位,種種不懼犧牲、忠誠勇敢的感人事蹟,不僅成功締造了「八二三」臺海戰役的勝利,更見證了所有榮民都是守護臺灣的英雄。
綜觀「八二三」戰役之後的歷史發展,我們可以清楚看出,正因為我全國軍民同胞抱持堅定意志,奮戰得勝,才扭轉臺海局勢,讓中共不敢再輕啟臺海戰端,維持臺海將近一甲子的相對穩定。對這一點,先總統蔣公曾說過:「這一反共保衛戰最顯著的功效,不僅是建立了我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業,事實上已在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線上,使共產集團的武裝侵略限制於大陸的邊緣,不得跨入臺海一步。」這在在表示,「八二三」戰役是當時導致敵消我長的一場關鍵性戰役,也具體表徵著榮民弟兄對國家的貢獻。
撫今思昔,我們要再次強調,若「八二三」戰役失利,臺灣就不可能創造出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,也不可能出現如今兩岸「以和平代替對抗」的良性互動。因此,紀念「八二三」戰役除了在紀念戰役本身之外,更希望國人同胞都能深刻瞭解,有實力才能生存,有實力才能維護和平的絕對真理。而所謂的「實力」,並非局限於有形的物質力量,更要發揮精神戰力。「八二三」戰役之所以贏得最後勝利,靠的不是奇蹟,而是全民團結奮鬥的意志。這也說明,全民團結攜手打拚,才能克服挑戰考驗,開創國家願景和希望,這是此時此地全民都應有的共識。
「八二三」戰役之後,兩岸歷經各種衝突磨合,逐漸朝著互惠雙贏的方向發展,這一路走來,確實不易。然而深入分析此一情勢的轉變,顯然是雙方前瞻「戰爭無情,和平無價」的真諦,已有較為一致的認知。這種以和平理性來代替敵意對抗的兩岸新情勢,其實更彰顯了「八二三」戰役的歷史意義。
在紀念「八二三」臺海戰役五十六週年之際,我們不但要向參戰官兵表達崇高敬意,更盼望大家一方面深刻瞭解有實力才有和平的道理,另一方面深耕和平思維,體現「八二三」戰役的時代價值。
(點閱次數:568)